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古训昭昭,道尽粮食之珍贵,亦为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节约美德注脚。本周的升旗仪式上,我校九年级8班翁裕键同学以《守护“粮”心,共筑心园》为题做国旗下讲话,用真切的观察与深刻的思考,向全校师生传递节约粮食的重要意义,让节约之风在校园悄然扎根。
讲话伊始,翁裕键同学便以食堂里的真实场景叩击人心:午餐时分,部分同学将几乎未动的米饭倒入泔水桶,随手丢弃的面包落在餐台边,这些看似寻常的细节,实则藏着容易被忽视的浪费。他直言,节约从非遥不可及的口号,而是浸润在每一餐中的 “青春必修课”。
随后,翁裕键同学深入解读 “每粒米中的汗水密码”:从春耕时农民伯伯躬身田间的数万次弯腰,到秋收时被烈日晒褪色的草帽;再经过粮站的清理、筛选、烘干,进入加工厂碾米、去壳、抛光,才能成为白花花的大米;直到运进校园食堂,凌晨五点的灯光下,阿姨们淘米、蒸制,一粒米要历经 30 余道工序,凝聚无数劳动者的心血,才能被端上餐桌。他同时提及,我国粮食供求中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全球仍有数亿人受饥饿困扰,这份“身边浪费”与“世界饥饿”的对比,让“珍惜粮食”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沉甸甸的责任。
针对校园里的“隐形浪费”,翁裕键同学用数据敲响警钟:学校每日 10 桶厨余垃圾,相当于 50 名同学一天的口粮;“眼大肚小” 的取餐习惯、因口味挑剔的随意丢弃、对“廉价”食物的轻视,正让 “节约” 沦为口号。对此,他提出切实可行的“微行动”倡议:打饭前先问自己 “我能吃完吗”,按需取餐、不够再添;用餐后以“光盘”为傲,为“颗粒归仓”自豪;见浪费时友善提醒“吃不完打包吧”,让节约成为自然的校园日常。
“华初的孩子,要做‘五讲四美’的学生。”翁裕键同学援引开学典礼上校长的寄语,强调珍惜粮食正是“美”的朴素表达。当节约成为习惯,食堂的泔水桶会渐空,农场的稻穗会更饱满,青春也会因这份“粮心”更显厚重。他最后发起师生约定:打饭 “按需取餐”、吃饭“颗粒归仓”、打包“大大方方”,期待让节约的种子在华初的土地上绽放繁花。
此次国旗下讲话,既是一次对传统美德的传承,更是一场贴近校园的节约教育。日后学校将持续推进“光盘行动”与节约教育,引导师生将“粮”心融入日常,让节约的种子在校园扎根开花,助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在2025年9月“感谢师恩”主题黑板报评比活动中
七年级
一等奖:2班 二等奖:1、6班 三等奖:7、8班
八年级
一等奖:4、12班 二等奖:5、9班 三等奖:6、10、11班
九年级
一等奖:16班 二等奖:1、12班 三等奖:3、11、13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