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过半,学校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预期的良好成绩。为了总结半期工作,明确下一阶段的任务目标,着眼学校长远发展,学校隆重召开全校教职工半期工作会议。郝校长总括了学校当前工作局面,对全体教职工寄予殷切期盼;并就教师的职业素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担当,以及教育的“工匠精神”和教学的“本质属性”,向全校教职工分享了他的出访见闻和心得体会。
一、并行联动·沟通协同
郝校就本期全面推行的“年级主任负责制”“生活指导老师负责制”作了简要总结。年级与各部门、各处室地位平等,职能各异,线面交叉,既要各自为政,又要并行联动,争取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生活区管理出现了可喜的变化,让班主任、学科教师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与研究,学生与生活指导老师的关系也非常融洽。大家要转变观念,积极创新,在生活区开辟德育第二课堂。同时,班主任、生活指导老师要定期召开联席会,创新工作方式,改善工作效果。
教师个人,应该直面工作中的分歧,学会更多的沟通交流的技巧,以最美好的意愿,来创造最美好的人际关系与工作环境。
二、幸福爆棚·使命为重
郝校多次向教职工分享出访芬兰,参加“中芬基础教育高峰论坛”的震撼感受。芬兰基础教育一直享誉世界,名列前茅。芬兰教师的幸福感全球第一,全社会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教师深受景仰,是精英当中的精英。他们福利高,假期长,课程少,任务轻,信任度高,真是太幸福了。
然而,在芬兰要成为教师却是难上加难。许多芬兰学子从读书开始就立志做教师,并一直为成为教师的人生目标而努力不懈。过五关斩六将,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却未必能够如愿以偿成为教师。芬兰的师范专业是最受欢迎的,一个学生如果考取了师范专业,如果被发现不太适合做教师,绝对是其它院校其它专业的“香饽饽”。芬兰教师的幸福度由此可见一斑。
在芬兰,即使已经成为教师,而拼劲依然不减,他们有与生俱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他们会不断自我教育,跨学科进行课程设计,跨国境进行教学研究,面向未来,不断成长。教育不仅仅是Like,教育应该是大写的LOVE。
三、大匠良工·取精用弘
郝校还向全体教职工他关于“工匠精神”的思考成果。时代呼唤“工匠精神”,教育何妨遗其形骸,取其精髓,直面和审视“工匠精神”呢?所谓“工匠精神”,举其大者,一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二是“开拓创新,持续专注”,三是“尽善尽美,精益求精”。简言之,即敬业、专注、创新。教育不必讳言“工匠精神”,不必人人以“教育家”自命自居自诩。钻研匠法匠艺,摆脱匠气,而匠心独运,别开生面,才能够达成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与完美融合。
郝校还现场为全体教职工朗诵了庄子《养生主》中关于“庖丁解牛”的一段文字。良庖同于良医与良相,技术关乎艺术与道术。技进乎道,神乎其神。工匠精神,大有可为。
四、教学圆融·贯彻始终
郝校还提醒全体教职工思考教学的本质属性是什么。教育应当面向未来,而不仅仅是面对三年。立足当下,着眼终身,教育才可能走出困境,收获幸福。
教是为了不教。教什么,如何教,是一个值得大家深入思考的问题。在人工智能时代,获取知识已经变得相对容易,但却远远不够。就教学的本质而言,至少应当包含以下三个层面,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三是“奠基学生的学习能力”。
终身学习,与时俱进,是新时代对我们所有人提出的要求。“教三年,系一生;学三年,益一生”是华初师生永恒不变的追求。
会议最后,练启平副校长就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与人生素质的辩证关系,以及校园霸凌现象与法制、时政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作了针对性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