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校新闻
华初阅享堂第三期 | 畅谈化学史,感悟化学情
2023-11-13

阅读文学经典,可提升文化素养;畅谈化学历史,能增长科学智慧。为营造学校文化氛围,搭建学科交流,11月9日下午,华初阅享堂开展了第三期分享活动,邀请化学科组黄惠珍老师以“畅谈化学史”为主题展开分享。

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史给人以智慧


黄老师首先引用著名化学家傅鹰的一句话“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史给人以智慧”,强调了化学史能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给人以情怀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明确本次分享的目的——畅谈化学史,感悟化学情。接着,黄老师以时间为经线,以中外理论为纬线建构起一部鸿篇化学史。在这部化学史中,黄老师展示了化学的前世今生,从中古时代的萌芽时期到近代的建立和发展;从追求实用到研究微观化学,再到研究物质结构理论;从中国的炼丹术到西方的炼金术;化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古代化学的萌芽

  

古代化学萌芽的出现得益于中国道教的发展,尤其是“炼丹术”的发展。据记载,中国古代出现化学萌芽比西方更早,如西汉刘安在《淮南万毕术》中记载的“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其原理为置换反应;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记载的“河上姹女,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尘埃。鬼隐龙匿,莫知所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其中“姹女”为“汞”,“黄芽”为“硫”,其原理是化合反应;东晋葛洪在《抱朴子》中描述的“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现象是可逆反应造成的;南朝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记载的“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实为焰色反应现象……如此辉煌的中国古代化学萌芽时期,最终因炼丹家的“秘而不宣”而无法使化学在中国转化为一门自然科学。

近代化学的建立和发展


化学的萌芽虽没有能在古中国破土而出,却随着符号和数字在近代西方最终成为一门自然科学。近代化学科学开山祖师波义耳发明了制取黑墨水的方法和酸碱指示剂,还是近代化学科学之父拉瓦锡发表第一个现代化学元素列表,不管是道尔顿提出的原子论,打开了化学研究的微观世界,还是阿伏伽德罗提出的分子论,抑或是门捷列夫制作出的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都是推动化学建立的中坚力量。

黄老师在分享过程中融入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在场听众感受到化学的巨大魅力,感悟到化学的无尽情怀。


文章:吕生炎  图片:许静娜  校对 :毕海英